
鏜是什么兵器
鏜是中國古代長重兵器。隋朝便有了,一般作為儀仗使用,主要盛行于明代。形似三股叉,上有利刃,稱"正峰",長50厘米,橫有月牙,牙朝上,上下均有一定間隔的利刃。鋒與橫刃互鑲并嵌于柄,柄長約2-2.3米,尾端有一三棱鐵鉆叫鐏。
鏜的使用技法
鏜長而重,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。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,有時左把在前,有時右把在前。它的基本技法有:捕、折、翻、撩、勾、捅、撈、咬、撥等。
鏜的分類
鏜的形狀較多,所以種類有很多,主要有月牙鏜、四節鏜、五齒鏜、三節鏜、雁尾鏜、雁翅鏜、雁嘴鏜、鳳翅鎦金鏜、鋸翅鏜、金牛鏜、燕子鏜、鳳翅鏜、夜戰鏜、牛頭鏜、燕子鏜、雷震鏜等。隋朝大將宇文成都傳說就使用鳳翅鎦金鏜,威猛罕匹,僅次于李元霸,武器是鳳翅鎦金鏜重320斤。

各種形狀的鏜
1、雁翅镋:長九尺,其中柄長七尺,柄尾有五寸長三棱鐵鐏。镋頭分為三叉,中叉形似槍頭,兩翼叉形似雁翅,所以得名。
2、雁嘴镋:長九尺,其中柄長七尺,柄尾鐵鐏長五寸。镋頭分為三叉,中叉形似劍狀,兩翼叉形似雁嘴,每叉兩面有刃。主要用法有支、捕、折、翻、勾、捅、撈、撩八法,尤以捅、勾為甚。
3、雁尾镋:長九尺,其中柄長七尺,重十斤。柄尾鐵鐏長五寸。镋頭分為三叉。其兩翼叉形似雁尾得名。
4、鳳翅鎦金镋:因為它的兩邊外展象是鳳凰翅膀而得名。一般這種兵器是鎦金的。所以有人叫它"鳳翅鎦金镋"。是宇文成都的兵器。
5、九鳳镋:長約九尺,其中柄長七尺。镋長七尺半,形似耙,有九個叉刺。镋柄尾有一約半尺長的鐵鐏。
6、九曲镋:長約九尺。其中柄長七尺。镋長一尺半,分為三叉,每叉有三刺,其叉頭形似槍頭,呈扁平狀,兩側犬向外平伸,每叉左右有一小叉呈弧形環抱。
7、牛頭月镋:又稱"牛頭镋"。其镋頭形似三股叉。當中有利刃,狀如劍尖。刀下橫有兩翅,彎曲如牛角,相距約一尺兩寸。牛頭月镋能攻能守,尤善破槍。主要技法有支、捕、折、翻、撈等。日本武士使用的片鐮槍就是牛頭月镋。
8、夜戰镋:長八尺五寸,其中柄長七尺。镋頭分為三叉,中叉形似槍頭,兩翼叉曲向左右兩側平伸,尖端鋒利。镋頭鍍黑色,適用于夜間作戰。
9、陰陽镋:長九尺,其中柄長七尺,镋頭長一尺五寸,柄尾鐵鐏長半尺。镋頭分為三叉,中叉形如槍頭。兩翼叉一個向上,一個向下為陰陽分向。叉頭呈尖形,兩面開刃,鋒利無比。用法與镋相同。
10、齒翼月牙镋:鐵制。镋頭有尖,長一尺,左右分出兩股,各長八寸,狀如月牙,上面植入個十六個小刺,每個小刺長五分。用法有刺、攔、掛、扎、鋸、架、蓋、挑等。
11、雷震镋:長八尺五寸,其中柄長七尺。镋頭分三叉,中叉形如槍頭,兩翼叉曲折彎向镋柄。
12、十字镋:長一丈二尺,其中柄長一丈零五寸,柄尾鐵鐏長五寸。镋頭分為三叉,中叉形似槍頭,兩翼叉形似十字,刃如槍刃。這個長度最適合用于馬戰,主要用法有支、捕、折、翻、勾、捅、撈、撩八法。多為日本武士使用。
上面就是鏜的介紹,大家對于這一古老的兵器是否了解清楚了呢,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吧。